

顶端新闻
全文如下:
西峡县寨根乡:抢工期建“连心桥” 助采摘护“山中宝”
“桥墩加固再仔细检查一遍,咱们加把劲,务必赶在山茱萸采摘前通桥!”11月2日,南阳市西峡县寨根乡桑树村的板桥建设工地上,省派第一书记郭伦顶着寒风吆喝着,施工人员正忙着绑扎钢筋、浇筑桥面,机器轰鸣声中透着抢工期的紧迫感。连续两个月的降雨曾让项目一度停滞,如今全村盼桥通车的期盼,正转化为建设者们昼夜施工的动力。
桑树村地处伏牛山深处,三组河对岸的千亩山茱萸既是“山中宝”也是村民的“钱袋子”。作为寨根乡特色支柱产业,这里的山茱萸因品质上乘,早已成为宛药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定点采购源,是“党建+企业+农户”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 。往年11月中旬起,鲜红的茱萸果挂满枝头,可湍急的河水却成了阻碍——村民绕行山路往返需1小时,不仅耗时费力,还常因运输延误影响果实品质,运力不足影响村民收入。
今年板桥项目立项后,省派第一书记便将其列为“民心工程”。但入秋以来的持续降雨冲毁了临时施工便道,导致建材运输受阻,原定工期被迫延后。“山茱萸一斤能卖25元左右,一亩地能收入上千元,可不能让桥梁耽误了丰收!”第一书记带队冒雨勘查现场,协调施工方制定“雨停即干、分班作业”的抢工方案,自己则每天扎根工地,既当调度员又当监督员。
为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双达标,施工队采用冒雨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雨停就开始非涉险项目施工,洪峰过后水位下降立即开展下河作业的形式,逐天推进项目进度。“以前采摘要蹚水或绕远路,老人小孩根本不敢过。现在看着桥一天天建起来,心里比啥都踏实!”村民王大爷送来热茶时,眼角藏不住笑意。他家里种了8亩山茱萸,去年靠枣皮收入3万多元,对今年的收成满怀期待。
目前,板桥主体工程已近尾声,工人们正加紧铺设桥面和护栏。第一书记介绍:“这座桥不仅是‘采摘桥’,更是‘致富桥’,通车后能覆盖全村200多户种植户,彻底解决山茱萸运输难题。”
夕阳下,即将合龙的桥梁横跨河面,对岸的山茱萸林已泛起点点殷红。这座抢建的板桥,一头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希望,正用钢筋水泥的硬度,承载起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