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琦院士授课
主旨报告专家授课
大会报告专家授课合集
专题报告专家授课合集
青年科学家论坛合集
本网讯(文/图 一附院药学部)近日,“中国药学会第六届临床中药学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等4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福伟,我校党委书记李小芳、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委会主委肖小河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由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一附院、药学院、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承办,以“医药圆融,守正创新”为主题,分设主旨报告、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青年科学家论坛四个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42位专家先后围绕中医药创新底层逻辑与新质生产力、中药有效性评价与新药研发等内容展开授课,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以“分子生药学进展”为题作主旨报告,他系统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发展历程、发展任务。他表示,分子生药学的发展任务,就是筑牢中药分子鉴定的基础,打造道地药材成因的特色,探索合成生物学的前沿,并指出分子生药学是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在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肖小河研究员围绕临床中药学研究创新及实践进行报告,重点介绍了临床中药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精准评控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他带领团队首次提出并创建中药有效性评价新策略和方法体系——整合证据链法,为破解中药有效性评价难题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理论与技术参考;郑玉玲教授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黄帝内经》治疗理念及原则,并对《黄帝内经》十三方进行了深入解读;刘清泉教授做了题为“肺肠同治与重症肺炎临床实践”的报告,强调肺肠同治司中医治疗重症肺炎的基本治则,并分享了肺肠同治法救治重症患者的临床体会;王喜军教授做了题为“方证代谢组学融合空间组学技术解码中药有效性”的报告,指出方证代谢组学与空间组学技术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中药有效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随后,刘中秋教授、陈乃宏教授、齐炼文教授、杨忠奇教授、陈万生教授、程永现教授、陆兔林教授、冯利教授、徐峻教授、张冰教授、孙蓉教授、林娜教授、魏立新教授、张磊教授、葛广波教授、吴嘉瑞教授和杨子峰教授等与会专家围绕中药基础药理研究新模式的实践、中药成分跨维度研究、中药饮片质量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中药学研究、临床中药学研究与转化发展思考、中成药有效性评价模式研究、中药资源新质生产力研究、中成药精准评价研究等内容进行授课。
在临床中药现代化研究新策略新方法专题报告上,曹俊岭教授、许风国教授、王伽伯教授、丁丽丽教授、兰天教授、徐世军教授、孙成鹏教授、李会芳教授、李遇伯教授等受邀专家分享了各自在中药现代化研究前沿技术进展以及创新药物的发现研究等,探讨了当前发展新趋势和研究新热点,明确了临床中药现代化研究新策略新方法。
大会还邀请了22位青年学者组织青年科学家论坛,围绕细菌耐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中药安全性与精准用药等问题做了分享和交流。
当前,正值中医药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中药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刻。与会专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就各自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与机遇挑战进行了深入阐述和交流,从不同角度为临床中药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引起热烈反响,激发了广大参会人员的科研灵感,启发了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发展的路径,加深了对临床中药学内涵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为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及中医中药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编辑 赵会杰;审核 贾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