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信息| 网上办事大厅|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图书馆| 协同创新中心| English|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聚焦我校教师北师大专题研修】蛾子时术 谨行师道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消息来源: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者按:按照学校的安排,2019年7月15日至7月19日,我校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培训期间,大家聆听了9场专题讲座,开展了专题讨论、实地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中学习交流。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结合院部、学科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将陆续推出学员代表发言、心得体会相关报道,现推出第4期(心得体会)。

 



 

付钰:药学院,中药资源与鉴定学教师

 

付钰(心得体会):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教学礼仪、教学方法、教学心态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非师范科班出身的我,在工作中难免会更重视知识技能的讲解,而忽视了教学的情感及技巧,而培训中9位老师风趣幽默的讲授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仅是门技术,讲台更像是一个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技巧展示的舞台。

更深刻地理解了“四有好教师”的内涵。“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是我从踏上工作岗位就开始思考的问题。2014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答案。但是“四有好教师”的四个标准在我心目中一直都只是独立的概念。通过这次培训,我从几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中知道了如何将四个标准相关联、相融合。

领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倡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也是这次培训各位老师提得最多的话题。但“以学生为中心”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以学生为中心必然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也必然因材施教,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做学生在知识海洋中的领路人。

领略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几次课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学许雅君老师的《浅谈教学技术》和北京师范大学李凯老师的《礼记学记中的为师之道》。之前,我一直在网络上学习许雅君老师的《身边的营养学》,同时我所在的学科在录制mooc时也参照了她的录制模式,我非常喜欢她突出重点、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这次的当面授课也让我明白在教学的舞台上,小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李凯老师的《礼记学记中的为师之道》让我们了解到古人的为师之法,以前只是知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并非完全明白如何传道受业。而《礼记学记》中的循序善诱法、扬长避短法等给了我们问题的答案。印象最深是是《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蛾子时术之”,我们教师也应像小虫子搬运泥沙一样,慢慢积累教学知识、教学经验,厚积而薄发,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周云洁:第二临床医学院,西医诊断学教师

 

周云洁(心得体会):此次培训让我可以在工作十几年后第一次这样系统全面地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九场讲座专家各有特点,或生动有趣或旁征博引,或视角独特或发人深思,授课内容既有师德师风、教学技术、课题申报等专业知识又有对创新人才培养、国家最新政策的解读,尤其是开展的小组交流讨论更是拉近了院部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科间的交流,碰撞出了新的教学火花,通过培训使我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新”:

新理念。我们常说,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才是专家名师。培训中,专家安排的小组互动实践,每组十人在十五分钟的时间拿出一个可行的选题并进行阐述,如此短的时间,各学科专业老师之间的头脑风暴,产生了类似化学反应般的思想火花,不仅让我对课题申报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是对高效的课堂传授有了新的理解。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从单一的授课者转变为高效课堂的设计者、学科科研的研究者,更要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新技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PI教学、PBL教学、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加学生对于教学的参与度,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在新时代要回归本分、潜心教学、做“四有”好老师。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谨以此言勉励自己,不忘初心,潜心教书育人,要做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合格高校教师,为学校的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贺娜娜:外语学院,翻译学科教师

 

贺娜娜(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不仅感受了各位老师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而且让自己对教育与高校教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抓好课堂内容的准确性与前沿性。教师要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获取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将新内容补充到课堂中,保证学生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和最新知识。要明确教与学的互动性的重要性,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精心规划课堂教学过程。

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树立科研精神,不仅要有勇于探索的发现精神和创新精神,更要平衡好教学、科研与家庭的精力分配,形成良好的良性互动。科研工作要在耐得住寂寞中思考,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提升。

注重职业道德的提高。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要建立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感,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平时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力和独立性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承载着传播好知识、思想和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好灵魂与生命的时代重任,我们要坚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罗珊珊: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师

 

罗珊珊(心得体会):通过为期一周的教师技能提升研修班的学习,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感谢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教学方法、课题申报、情绪疏导、政策法规等方面得到了洗礼。

身体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医教合一人员,平时既要讲课、病房、门诊,还要做科研,为了不耽误平时的上课,我周六、周日门诊,家里还有两个学龄前的宝宝,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怎能胜任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所以给自己订下了坚持每周3次、每次锻炼1小时的运动目标。

教育“疏”强于“堵”。对于学生使用手机,与其上交或者不让看,不如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手机,比如设计一些可以投票的小程序等。培训中提到讲课要像“故事大王”一样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我触动很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平时就特别关注这方面内容,课堂氛围对学生非常重要,如何吸引学生,寓教于乐,是我们备课中要深深反思的。

身心健康做幸福好老师。此次培训给我们每位老师都带来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如何做一个不受情绪控制、身心健康的好老师,并在课堂上能像授课专家们一样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揣摩的。

加强实践交流。培训中的课堂讨论环节给自己很大的启发,每个小组讨论出来的一个课题名称,是一次非常好的灵魂深处的碰撞,每个小组都碰撞出了好多金点子,希望未来这些小组能以此题目申报一个课题,各学科相互融合,碰撞出更多更有新意的课题。

 

 

柳普照: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五官学教师

 

柳普照(心得体会):今夏,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研修班,在培训班上,从教师礼仪到《礼记·学记》中的为师之道,再到大学教学规范与技能,感受到从古到今,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是有着严格的从形式到内容的要求,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终身;从医学教学技术到当代教育理念提升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从传统教学模式到PBL式教学再到PI式教学,感受到当今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发展,更是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改革,要深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到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政策解读,了解了国际高等教育教育教学发展的历程和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殷切希望,努力成为新时期的“四有”好老师。

 


 

吕雅丽:信息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学教师

 

吕雅丽(心得体会):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感觉收获颇多。在教师礼仪方面,我们需要做到净、敬、静、雅。培训中,我第一次听到了“师生交往礼仪”这一词,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要做到仪态端正、表情庄敬,更需要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在教学技术方面,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做到清、严、美、稳、变、融,即清晰、严谨、着装和课件“美”、节奏稳、随机应变、师生关系融洽等,这也将成为我今后教学的标准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让我对创新型人才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着重注意的。总之,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名师之范,也收获了教书之道。

 

(编辑 苗苗;审核 王秋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