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2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中原》栏目推出两期专题报道:《河南:新冠肺炎救治 中医特色疗法效果明显》《河南:坚持守正创新 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对我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救治患者及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现将视频发布如下:
《健康中原视频》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赵敏:特别是我们有4位同事深入到疫区,采集了大量数据,目前这个数据的初步结果,我们的中药参与救治,观察效果,这个疗效值得肯定。
今年52岁的赵敏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副院长,作为河南负责人,他正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参与由张伯礼院士牵头的科技部“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应急公关专项”在河南地区的实施。河南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救治表现,也得到了张伯礼院士的认可和肯定。
张伯礼:在这次抗疫当中,河南的中医药的普及率在全国也是最高的,疗效也是相对好的,要向河南的中医同道祝贺,向你们学习,我们共同的守正创新,做好我们中医药这篇大文章。
作为全省首家省级定点救治新冠肺炎的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为患者提供中医药防治方案。
朱明军:这就包括我们在第一时间为病人提供快速的,这个中药的煎剂,颗粒剂的服用以及我们所采取的耳穴的压豆、灸法,采取的呼吸操、太极拳等等这些功法,这些病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重症病人平均住院日只有8.5天 都痊愈的出院了,那么对于我们普通型的和轻症的病人,平均的住院日也只有7.5天,应该说这些病人都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面对疫情大考,河南中医药大学及时选派72名优秀中医医护人员作为河南省第4批、第6批和第12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组建国家(河南)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
别荣海:一个呢,这还有赤子情怀 为国担难为民尽责,这是中药大学人的担当责任;第二个呢,还要彰显我们中医药的价值,因为这份价值是别人做不到,我们中医药人能做 。用中医和中药的方案来解决病人的痛苦,特别是在武汉江夏方仓医院,我们主要是中医中药来解决轻症病人的治疗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针对新冠肺炎,河南中医医疗队积极开展分类救治工作,以江夏方舱为例,该方舱医院收治患者564名,没有一例转为重症。
近日,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在郑州召开。会议提出要提升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建设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同时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
朱明军:这对我们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包括对预防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作为我们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讲,应该说充分发挥我们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来为健康中原行动来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既鼓励西医学中医,将中医课程列为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又提出回归传统,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
赵敏:对于我们中医药一线的工作者来讲,传承就在于要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真正把中医几千年来留取的精华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 ,为百姓的健康服务,中医要借助现代的技术来发展来创新,比如说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这些技术来处理好中医的复杂经验,面对复杂疾病。
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培养模式创新,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启动河南省中医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培养20名领军人才和一批创新团队,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别荣海:(人才培养)就是四注重一突出,那么这四个注重就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中医经典,注重中医思维,注重临床实践,突出仲景学术思想,这是一个理念 ,构建了一个模式,那么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中医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们采取的是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学术流派。
我国传统中医非常强调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这也是造成中医学不断遭受质疑的原因之一,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别荣海:用现代的手段和方法向全世界讲清楚我们中医药是怎么治病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传统的中医和中药,它需要传承,特别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这次疫情也告诉我们,中医药的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看得出来我们还有短板,就是中医药单独来治疗重症或者危重症患者还有短板,所以我们的中医临床的救治能力还需要提升。
如今,中国已从抗疫最艰难的阶段走了出来,并向世界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中医药也伴随中国对外医疗援助进一步走向海外,中医事业振兴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那么如何进一步助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呢?
别荣海:沿着“一带一路”的在布局布点,我们现在主要抓的是,一是留学生规模的扩大,目前在校留学生的规模120多人;第二个就是国际合作办学;第三个我们就是中医药的健康服务走出去 ,在俄罗斯、在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我们都按照国家中医局的布局,派出了中医医疗队。在那长期服务,并且定期轮换,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想做自己的一份贡献,让中医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