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信息| 网上办事大厅|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图书馆| 协同创新中心| English|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校园聚焦 > 正文
校园聚焦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河南日报专版丨河南中医药大学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3日 消息来源:新闻中心




编者按:2020年4月13日,《河南日报》对我校坚持守正创新、提升育人质量、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进行报道。现将报道全文刊发如下:


河南中医药大学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坚持守正创新 提升育人质量



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家(河南)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出征

 


四方合作签约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学洛阳平乐正骨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养生发展中心漠河基地”揭牌



 河南中医药大学首届“仲景教学名师”接受表彰奖励



2009级仲景学术传承班祭拜医圣



留学生培养特色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随着一系列扶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在抗疫斗争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发挥了积极作用,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三药”均来自传统经方,谱写了中医药的新传奇。面对疫情大考,河南中医药大学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及时选派72名优秀医护人员作为国家中医医疗队成员,驰援武汉,11名专家指导省内疫情救治,58名医护人员坚守在濮阳、新县等十余个地县对口帮扶单位支援一线救治,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河中医人“为国担难、为民尽责”的使命和担当。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该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守正创新并举 内涵建设持续增强

近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扎根中原,坚持守正与创新并举,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医药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独具特色。该校秉承“突出仲景,注重传承”的理念,积极开展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自2009年相继开办了“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结为“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学术流派”的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中医药院校起到了示范作用。在课程体系中强化“四重一突出”,即重中国传统文化、重中医经典、重中医思维、重临床实践,突出仲景学术思想为思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设了仲景学术本体课程,以《伤寒杂病论》为根本,从中医的诊断、药物选用和临床的多维角度,将仲景学术思想细化为“仲景理法”“仲景方药”“仲景经方案例导读”三门课程,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传承仲景学术思想。积极构建仲景学术研究平台,成立仲景学术研究中心、仲景经方研究所,建立了目前国内最为完整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联盟”,设立“仲景科技奖”,用科研反哺教学,营造了浓郁的仲景学术研究氛围。共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1000余名,近三年毕业生考研率录取率近70%,就业率达100%,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科建设龙头作用得到凸显。按照“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总体思路,该校形成了以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共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中医肺病学、中医儿科学、中药化学等9个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均居国内一流水平;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其中主持2项。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350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项目(课题)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牵头项目(课题)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项目1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300多篇,其中SCI704篇;授权发明专利219项。

师资队伍内生动力日益强劲。该校坚持“党管人才”,引育并举,启动了“仲景学者”工程并实行年薪制管理,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聘为学校“仲景学者”“仲景青年学者”,给予“仲景学者”年薪50万-200万元、安家费60万-500万元、科研启动金300万-5000万元等待遇,“仲景青年学者”可享受六级副教授以上薪酬、博士津贴每月2000元、安家费30万-50万元、科研启动金50万-80万元等待遇,近几年,共签约高层次人才32人,其中5名领军学者、1名优秀学者、2名骨干学者、24名青年学者,招聘博士140余人。该校已连续两年组织350人,包括教研室主任、学科骨干,中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师、新进教师等赴4所“双一流”大学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学校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分类分层次的指导和培养,建立学科、院部、学校三级评价机制,在教学、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教授更多的自主权,增强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更加显著。学校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方面赋予院部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激发了院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医学、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三个专业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两个专业获首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断拉大医学类专业框架,在中医学的前端开设中医养生学专业,后端开设中医康复学专业,并行开设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专业;在开设检验、影像等医技类专业基础上,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学专业体系。充分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获得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7项;获得省级以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4项。积极探索小班教学,依托课程服务平台和课堂教学App,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采取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建设高清录播教室7个、常态化录播教室17个、智慧教室8个、树下课栈1个、演播厅1个、监控中心1个,新增常态化录播教室34个、智慧教室6个,进一步提高教室信息化水平,为教学改革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立德树人并重 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该校坚持立德与树人并重,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

立德树人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该校坚守办学初心,勇担育人使命,把立德树人从理念要求变为内在追求,从表层工作变为具体举措,从行动计划变为生动实践,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推进,打造了“旗帜领航行动”“固本铸魂行动”“思政课创新行动”等12项立德树人行动计划项目,把立德树人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人才培养各环节、办学治校各方面,制订了《立德树人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10多项配套文件,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深入挖掘中医药等专业课程中的德育要素,与思政课形成了协同育人效应,以成功获批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为契机,推动一体化育人体系步入全面实践阶段,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10万余名。在抗疫斗争中,该校82级校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作为第一批中医专家、江夏方舱医院院长,提出了“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包舱治疗轻症确诊患者”的理念,制订了“新冠肺炎中医第一版证治方案”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该校2015级校友、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士朱海秀,作为医院年龄最小的“逆行者”,成为红遍全国的“最美黑眼圈女孩”,展现了中医人的青春力量。该校2018级在校生朱顺超,“逆行”援建郑州岐伯山医院,他的事迹被新华社等媒体广泛报道后,成为全校大学生竞相学习的榜样。

以本为本核心地位得到夯实。该校坚持“以本为本”,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校领导坚持带队进行教学检查、深入班级听课、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督导调研、巡考等,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全程参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围绕高校普遍存在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通过现场调研、专题学习等形式,在全校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制订学校《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修订《课堂教学管理规定》等系列教学管理、教学运行规章制度,明确五年内本科教育发展目标。自2018年,该校开展了每两年一次的“仲景教学名师”“仲景青年教学名师”评选活动。首批5名“仲景教学名师”每人给予20万元经费奖励,11名“仲景青年教学名师”每人给予10万元经费奖励,鼓励广大教师回归本分,不忘初心,热爱教学、研究教学,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积极探索、构建了以研究成果、社会化服务等贡献度为导向的招生指标分配机制和“申请-审核”制博士招生试点,将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比例由10%提升至100%,建立了分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和研究生分流机制,严把研究生教育的“进口关”和“出口关”,建立能进能出的导师动态调整机制,全面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分类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适当增加了社会实践、学术交流等内容,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持续优化学位点布局,新增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医学技术、护理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目前,该校共2个博士一级学位点和1个博士专业学位点,9个硕士一级学位点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托和载体。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积极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和“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凸显育人特色,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

留学生培养特色持续强化。留学生教育开展近三十年,该校突出中原中医药文化,按照中原仲景文化、中原武术养生文化、中原文化与发展成就、中原民俗文化等四个模块设置实践与体验课程,共培养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留学生。该校通过附属医院丰富的留学生实习带教经验,打造了一支多学科、高水平的专业特色团队,与美国美洲中医学院、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医学院、俄罗斯乌拉尔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合作,为解决留学生中医药临床实习基地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校围绕中医药短期教育培训,遴选优秀专业双语师资进行中医药专业技术培训,通过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实践、针灸推拿技术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留学生培养特色进一步凸显。


改革发展并进 助推中医药强省建设

该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主动投身中医药强省建设。

始终坚持以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己任,全面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作为河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龙头和中心,该校认真落实“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以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依托,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足中原、突出仲景,持续对馆藏文化、广场文化、廊道文化等文化景观进行升级改造,持续推出系列中医药文化精品,持续打造“大学生仲景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仲景文化品牌,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依托少林寺海外“少林文化中心”“陈家沟国际太极院”海外分院,设立海外河南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心,努力提高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竭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该校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竭力服务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平原新区建设,校地双方在中草药种植、采收、炮制加工、贸易、物流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康复养老、文化产品等一系列健康产业方面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助力打造郑州大都市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该校已与洛阳市、灵宝市、洛宁县、栾川县等豫西黄河流域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药食同源研发基地建设、中医药资源开发、健康产业、医疗服务、新药研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着力构建豫西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带,助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在沿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中设计、规划中草药种植公园,在黄河文化体系构建中融入中医药文化。

紧盯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重大机遇,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面临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该校将紧紧围绕“区域、特色、骨干”三个核心,通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作用;通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突出中原、仲景、中医药特色,以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特区学科为引领,推动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在仲景文化传承、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等方面彰显特色优势;紧紧围绕独具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内涵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实力;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紧紧抓住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大好时机,助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该校通过不断完善适合国际化中医药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专业化双语师资队伍、壮大熟悉国内外高等教育规则的管理队伍,加大学生国际交流访学力度,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责任感,鼓励学生就业国际化,积极向世界输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自2017年与马来西亚MSU仲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以来,已招收近200名优秀学子,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医药人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三年,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人员平均以100%速度增长。同时,该校通过海外办学、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教科研培训、参加国际会议、科研合作以及学术交流中对三个学科特区重点倾斜,为建设“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大学提供有力支撑。当前,该校正在与已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的5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抗疫经验分享、线上指导、国际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为全球抗疫分享中国经验。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为医改、为医疗保障所困惑,而中医药具有“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五大特色,拥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六大优势。建设中医药强省,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对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该校将深刻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