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本网讯(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郭寅虎)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24年10月30日下午,学校党委“灵兰之约”系列活动推出第七期。此次交流邀请了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张锦,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一级调研员杨宗辉作为嘉宾,还特别邀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教授现场指导,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部分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共话“用新思想铸魂育人 促思政课守正创新”。校党委书记李小芳、副书记朱建光参加此次活动。
交流中,7位师生代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学习领会等进行了深入讨论。于润艳介绍了教研室集体备课情况,结合如何发挥学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同步推进谈了自己的感受。张梦露同大家交流了“协同两侧”的授课心得,即教师要从“需求侧”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从“供给侧”苦练内功,两侧发力让思政课从内容到形式都生动起来。郑艺帆从提升专业素养、设计典型案例、运用翻转课堂等方面交流了心得,提出了教学中的困惑。楚帅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关键词教学法”,将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做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的探索。张会萍围绕“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表示要研读经典著作、提高教学方法、善用社会大课堂,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学生代表刘梦晓、卢纪衡结合所学所感,希望能够增加实践教学和互动教学的机会,提升课堂参与度,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座谈中,校外专家针对师生的分享与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刘吕红围绕“如何上好思政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紧贴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做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思政课教师,夯实理论功底,精准分析学情、规范课程教学,认真研究问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真正做到教研相长、教书育人。
杨宗辉表示,要深刻理解讲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坚持思想引领与问题导向,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教材,拓展思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内容支撑;讲新闻时政,引入鲜活的案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两个大局”;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讲好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要义;讲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张锦对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建议,立足新时代,思政课需要守正创新,依托中医药文化拓宽实践场域,实现内涵式发展;将新思想融入其中,在“料足、味鲜、情深”上下功夫,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教师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带着底气备课,带着感情讲课,讲出思想伟力,讲出育新人的实际效果。
朱建光对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支持指导学校建设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结合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建议,提升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
李小芳认真聆听了参会师生代表的发言,与大家展开深入交流。她强调,此次灵兰之约既是一次校外专家的把脉问诊,也是一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集体备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要主动扛起责任,围绕教师发展,搭建挂职锻炼、对口交流、实践研修等多个平台,开展校领导与课程教师一对一联络,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引领能力;教师要坚守思政课政治属性,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能力和水平上实现新的跃升;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职称评审、教学成果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保障。
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科技处、校团委、计划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了讨论。
(编辑 贾姝;审核 张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