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 政府采购信息| 网上办事大厅|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图书馆| 协同创新中心| English|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杏林风采 > 正文
杏林风采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护理学院(智慧康养护理行业学院)联合中医学院、医学院和药学院举办多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消息来源:护理学院(智慧康养护理行业学院)


护理学院与中医学院集体备课现场



护理学院与医学院、药学院集体备课现场



教师交流现场


27143


教师交流现场


本网讯(文/图 王莉莉)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通学科壁垒,精准对接国家中医护理特色人才培养需求,全面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近日,护理学院(智慧康养护理行业学院)联合中医学院、医学院和药学院举办了跨学院多学科集体备课活动。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和伤寒教研室部分教师、医学院正常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部分教师、药学院中药药理与药理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以及护理学院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学院副院长刘晓辉主持。

学院院长秦元梅对各医学基础课程院系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专家全面介绍了护理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强调了国家层面对兼具现代护理能力与深厚中医素养的特色人才的迫切需求。她指出本次集体备课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不同学科间深度对话,精准优化教学内容,消除知识衔接盲点与冗余,从而为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中医护理人才筑牢教学根基。

在护理学院与中医学院的集体备课中,教师围绕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就课程内容交叉、潜在遗漏及教学内容的专业适配性等方面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深度研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刘紫阳教授强调,《中医药学概论》课程需在有限学时内,以搭建中医理论框架、系统培育学生中医思维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伤寒教研室主讲《中医药经典导读》的周璐教授则提出护理学专业的经典教学应重在思想引领、人文浸润与启发探究。中医护理教研室主任兼《中医护理学基础》负责人张琼老师和《中医临床护理学》负责人张蕾老师分别详细介绍了各自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挑战。学院副书记杨雪与担任实训课程的临床教师蔡楠护士长则从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视角,精辟剖析了当前行业对中医护理人才的能力期待。大家讨论热烈,观点碰撞,最终形成共识,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要对准行业发展,加强集体备课,夯实中医基础理论,共塑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能力。

护理学院与医学院、药学院的集体备课聚焦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的紧密融合,致力于在有限的教学框架内实现知识链的无缝衔接。护理学院学科带头人杨巧菊教授系统解读了护理学本科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各教研室主任针对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进行了课程介绍和知识点衔接问题汇报,药学院王琳琳主任、张跃文主任、王保奇教授、王鹏磊教授、刘艳杰教授以及医学院的郝莉主任、刘永主任、陈薇教授分别从各自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多方面与护理学院各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老师们直面课程衔接中的断层与空白,把脉诊断,寻求共识,共商解决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讨论气氛高潮迭起,思想碰撞精彩纷呈。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各院系的交流,明确护理学专业的特殊知识需求,精准定位护理学与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堵点与难点,加深课程的融合创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刘晓辉表示,此次集体备课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一次基础与临床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优化,更是构建育人共同体,推动各学院教研室协同育人的一次有益探索。下一步,护理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跨学院教研活动,共同为培养具备扎实医学基础、娴熟护理技能和系统中医思维的护理人才贡献力量。


(编辑 吴晋一;审核 贾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