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信息| 网上办事大厅|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图书馆| 协同创新中心| English|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河中医 > 正文
媒体河中医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医药卫生报丨听,“延泰”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8日 消息来源:一附院


媒体报道


全文刊载如下:



守一份初心,传一种精神

听,“延泰”的故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纪实


今年6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强调要通过提升医院文化建设水平,建设丰富健康文化,厚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情怀,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有关怀的医疗服务,培育有情怀的医护人员,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文化是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注重对医院文化的传承、发展和阐释,培育“延泰”特色文化,形成了医院文化特色品牌。

践行

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的赵大爷,一大早就带上老伴,瞪着三轮车往县城里赶。村里通知,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延泰先锋”专家志愿者要在县中医院进行义诊。

像赵大爷这样自发前往看病的村民不在少数,相较于去郑州近300公里的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这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面对赵大爷的感谢,义诊专家却说:“应该谢谢你们,没有你们革命老区的人民,就没有我们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今天。”

1949年,镇平县走出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彭延泰”,而“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的队名就是取意彭延泰老先生。

彭延泰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任院长,一辈子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为国,他培养了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将军和八路军军医彭之久,先后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牺牲两个儿子。

为民,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72岁高龄的彭延泰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响应党中央号召发展中医药事业,捐出自己住房,筹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河南省人民政府军政机关中医诊疗所,创造性开设“河南中医学院学徒班”,培养中医药后继人才,赓续岐黄薪火,为人民健康和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温故过去,山区里播撒出来的红色火种,现在已经是燎原一片,具备了反哺桑梓,护佑百姓的能力。当年以500元资金和四间民房起家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历经70年栉风沐雨,如今正朝向国家医学中心这座高峰奋勇攀登,在中原大地续写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篇章。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任献青说:“文化是根,沃土养根,根固则枝荣。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做生根、养根、护根的工作,最终把根深深地扎在全院教职工心中,形成一种价值认同和行为自觉。”

为了赓续这一红色血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长期文化建设中持续培育延泰精神,不断擦亮延泰品牌。

命名延泰路,落座延泰像,修缮延泰亭,让延泰成为耳濡目染的文化符号,沁润到每一位职工的骨子里。

但具象化的硬件表达,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文化的生命在于践行。

2018年,“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成立,医院教职工生化身“延泰后世”,积极投身于援非援外、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医疗帮扶等各类志愿活动中去,不论是万里之外的非洲,还是新疆、贵州、黑河、海南、上海......以及河南省各市、县、乡等,处处都有“延泰后世”的红色身影。

所以像赵大爷所经历这种义诊,“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已经不知开展了多少次。

就在2024年6月份,“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还携手“国家队”,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走进革命老区罗山县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这场活动中,不但云集众多专家服务老区人民,全国最美医生、国医大师、“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队员丁樱也走进当地中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予以指导帮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通过义诊最直接解决群众健康需求,近年来“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一直致力于通过“传帮带”,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截至目前,已利用业务托管、院县共建、专科共建、校地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对口支援20余家基层医院,以长驻方式派出200余人次的专家对基层医院提供人员、技术、管理方面的支持。

2023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一代代“豫中一”人始终延续着彭延泰心怀济世的大爱,以川不辞盈的胸怀带动基层中医药事业的提升,助力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和中医药振兴发展。

传承

“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是金银花,上火了可以泡水喝。”

在郑州是一所小学内,一堂以“识别中医药”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正在欢快的进行,孩子们举着稚嫩的小手,一个个跃跃欲试地争抢着要回答问题。而讲台上的老师也非常特别,他是来自于“延泰先锋”的一名志愿者,小邱。

像这样的中医课,小邱每个月都会来上1到2次。除此之外,他们团队的其他志愿者们,还开展有“中医药手账”“药膳制作”等寓教于乐的研学活动。

这是一家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对共建”的郑州市小学,共建的主题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他们所联合开发的特色课——《神奇的中医药》,还荣获郑州市校本课程设计二等奖。

而像这样挂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共建实践基地”的中小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合作了10家。

中医药发展离不开人才,彭延泰从建院之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历经百年沧桑,从旧中国泥潭里走出来的中医药已是满目疮痍,中医药人才更是青黄不接。

为解决人才培养,彭延泰开设“河南中医学院学徒班”,从全省各地招收青年优秀中医药人才,跟随医院老中医药专家学习。后70余年,从这个学徒班里走出来了众多国家级名老中医——崔公让、郑绍周、王子敏、冯宪章等比比皆是。

培育“延泰”精神,就是要继承好这种情怀,把中医药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2020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延泰先锋”为主体,启动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仲景育苗”专项行动计划。由“延泰先锋”志愿者组成授课团队,设计中医药特色课程,

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80余次,覆盖范围1万余人次,捐赠中医药科普图书、书包、运动器材等物资2000余件。

2022年8月,项目首次走出郑州,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实验小学,把视角聚焦到农村留守儿童,用中医药陪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满特色的七彩暑期!

具体负责该活动的“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旗下的小分队也入选了2023年全国、省级大学生志愿服务宣讲团名单。

“中医+中药”,选取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内容,结合PPT,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医学指导思想,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特点。

在学校里设立中药堂、中药种植园......采用兴趣班授课的模式,结合动画、微电影等喜闻乐见的方法,生动地讲解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让同学们在听、识、闻、触、品中认真学习,在散发阵阵药香的教室内体悟中医药文化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枝叶参天,先明其大。目前,由“延泰先锋”负责推动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仲景育苗”项目已累计开设知识讲堂、中药种植等23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课程,开发2套校本课程,合作共建了10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共建实践基地”。

通过与中小学“结对子”,以连续性、丰富性、趣味性的课程设计,让书香融合药香,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情感。该项目已成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品牌,荣获全国卫生健康行业宣传创新“年度品牌活动最佳案例”。

朗朗的读书声,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积蓄着力量。一颗颗幼苗在“延泰先锋”的培育下,期望着未来能长成中医药的参天大树。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明确任务要“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除此之外,同样以传播中医药为目的的“豫见中医·中医药文化宣传月”项目已经举办了3年。其中第三届活动,线上总观看量80万+,取得广泛社会影响,医院也获评“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中医药发展的沃土是人民,为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延泰先锋”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一直在“东奔西走”地忙碌着。

弘扬

1954年,金水河泛着粼粼波光,两位老人拄着拐棍在河岸上徘徊,一连就是好几天。他们一个是彭延泰,一个是吴钦堂,两个都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建院元老。

这一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到通知上报建设规划,彭延泰负责筹划搬迁事宜。各项工作已有序推进,但对于搬迁后新院址选在何处,一直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一河隔两岸,南北各不同。

最后,彭延泰望着郑州市人民路方向注视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回去后,他把选址人民路的意见告诉医院职工。职工们不解,说别家单位都是选路面宽、环境美、交通顺的,咱们怎么选了一个“乱坟岗”。

对于职工的不理解,彭延泰解释道:“医院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要把医院开在群众的家门口,这样他们看病才会方便。”

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办院初心。

守一份初心,传一种精神。彭延泰一心为民,大爱无私的精神体现和中医药大医精诚理念同工异曲。

所以在文化建设中,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起了以“厚德精业 继承创新”为院训,以“古今贯通 精医济世”为办院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服务理念的医院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2023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院70周年,医院以院庆为契机,将迁院选址的故事创作成话剧,搬上了舞台,以文化人,其微党课《大爱无私 延泰后世》荣获河南省“3个100”活动特等奖。同时对医院历史全面梳理,落成院史馆,寻找文化根脉。

弘扬延泰精神,涵养文化氛围,让医院职工在医院自身发展历程中获得价值认同。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海峰说:“我们的老院长,为了医院能快速发展,就地开挖小砖窑,带领全院职工吃住在草席棚子,一泥一砖把医院建了起来。当前我们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使命在肩,也应该继承和发扬彭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无惧困难,永攀医学高峰。”

精神的力量是无声的,也是无穷的。

为了把延泰精神弘扬好,医院每逢清明,组织新入职职工在“延泰像”前缅怀祭奠,以彭延泰故事策励后世。医院“读院训、唱院歌、诵祖国”主题活动,也已经连续举办了13年。成立于1989年的“岐黄艺术团”,成为了宣讲医院历史的重要队伍,就是他们把一件件生动弘扬彭延泰精神的事例,以艺术的形式向全国推广。组建的“文化宣讲员”“理论宣教员”“新闻宣传员”,以及全媒体矩阵,让文化有了落地载体,形成了工作合力。

70余年的岁月积淀,给了医院职工独有的文化自信,也铸就了医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精神底蕴。

正是在这种精神文化的涵养和激励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职工攻克了一个又个困难,抢抓住一次又一次机遇。

该院现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2024年,又有13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在推动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同时,也为国家医学中心创建添势赋能。

文化如炬,照亮方向。在这里,文化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条标语,而是听得见、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延泰”。未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继续依照《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开辟医院文化交流多样化渠道,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不断提高医院文化建设能力和水平,以文化建设凝聚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磅礴力量。

最近更新